43岁的叛逆丈夫,不甘做妻子附属,在美国办了场个人摄影展|故事叔

大家好,我是皇叔。

上周和昨天,我去了两次同一个地方,一家艺术空间。这里不仅会不定期举办一些小型的艺术展,更主要的是会经常邀请中央圣马丁或伦敦艺术学院的校友前来开办小型讲座,如果有机会前来,你们会结识很多的艺术家。

每次去皇叔都会带上相机,是一部(小声说)索尼α6000。当然这部机器在如今你们的眼里,可能是一部14年出的老古董了,估计面对学摄影的朋友,你们都不好意思拿的出手吧。

SONY α6000

放几张现场拍的一些艺术家作品(拒绝谈论拍摄角度)。

其实原本皇叔用手机就可以拍出简单的照片作记录,毕竟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将大众的摄影门槛降到了几岁而已。网络上更是各种摄影教程或者自拍攻略。

但,皇叔还是想问你们个敏感针对的问题,「摄影,真的是拼器材吗?

如果你心里有自己的答案,不妨在回答之前,先看看今天的故事。


主人公:李晓林

专业:摄影

(文中涉及人名、学校名与非公开化信息均采用化名)

中国网络流传一句俗语,「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国内摄影发烧友们的生活状态。

这些所谓的「器材党」往往在互联网上显摆自己的设备,美其名曰「发烧友」,而真心不懂什么是摄影。这是种可怕的观念,一种攀比的怪现象:摄影发烧友、摄影驴友变成了言论权威。

摄影本身逃脱不了器材和技术支撑,时下越来越多的摄影艺术家更多关注思维、理念,而非单纯的技术指标或永无止境的器材攀比。

第二种怪现象是被中国发烧友们奉为「圣经」的《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这家成立在美国的机构编纂的几本经典教科书,改变了中国近二十年大众和专业摄影的格局。

主人公李晓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是个典型的摄影发烧友,在国内也可称之为成功人士,担任某国企的经理,妻子是医院医师。因为老婆要到海外深造,所以他当起了「陪读先生」,随妻子到了美国。

美国法律严格规定陪读不能工作,一向喜欢忙碌的李晓林突然闲了下来:在美国除了照看孩子外,就只能摄影了。好在美国的景色奇佳,他也对美国的人文地貌很欣赏,开着车走遍大半个美国。

拍着拍着,他又感到无聊了,总这样拍下去也不是事儿,毕竟自己在国内算得上「成功人士」,工作顺心,收入稳定,社会地位也高,来了美国,自己成了太太的「附属」,没有朋友或国内频繁的娱乐生活,这下可把他憋出毛病了。

偶然的机缘下,他向我透露埋藏在心底的想法:不想在美国闲着,想找点儿事情做。最重要的是,心里总有点想要学新东西,萌生了从事艺术创作的想法。

马斯洛理论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

李晓林本身就毕业于中国某所著名艺术类大学,毕业后因为工作原因并没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大学选择专业那会儿是真心喜爱艺术的,工作了二十年,没有机会再做回本专业。

来到美国,他发现年龄永远不是问题,自己经济条件还算稳定,于是迸发了这个「叛逆」的想法。他找我也是为了让自己的想法得到认可,同时想从我这里了解这种想法的可能性。

在美国,别说43岁,53岁的「老学生」也比比皆是,只有切身在美国学习或生活过的人才深有体会。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正体现了美国教育的发达之处。

事实上,很多人为了更好的生计,可能大学学习的艺术专业并不能真正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应用。多年后,当他们经济稳定、生活无忧的时候,才会反思作为一个人,作为个体,到底什么是自己真正喜欢的。毕竟人活在世上,除了吃口饭,还是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否则,与飞禽走兽无异。

李晓林要想继续自己追求的摄影专业,首先需要克服语言障碍,毕竟他二十多年不碰英语了,其次就是作品集的问题。

最终他经过一年的努力准备,申请到了美国东海岸的某著名摄影学校。经过两年锻炼,个人创作能力不断提升,他在摄影领域有了飞速发展,还在美国举办了个人摄影展览。

我相信即使两年的学习再苦再累他都是开心的,因为他选择了这辈子最想做的事情,用句网络流行语形容就是「洒家,这辈子值了」。

所以那些怀着对艺术、设计、影视、时尚音乐追求的年轻朋友、中年朋友和老年朋友们,在机会来的时候只要能抓住,是可以走出让别人瞠目结舌的非同寻常之路。

对于短暂的人生来说,时间永远不是最大的问题,很多人的问题是:没有把握住自己的时间,在恰当的时间去做自己能做且想做的事情。

(故事片段摘录自董瑷珲老师的《艺术留学宝典》)

我们往往只把人生的大多数希望,放在自己的前半生。一旦人生走过一半,发现自己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了自己原本不热爱的事情上。假如你已经过了激情的年纪,也不要心灰意冷,因为人生的后半段,可以更精彩。

皇叔希望更多的小伙伴,是在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上,从青春时期一直坚持到老。所以建了一个微信群,让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儿加入。有些热情,只自己一个人坚持会很寂寞。

想进群的小朋友,请在公众号的菜单里,选择相应的群,留言即可。